高職院校思政課德法共育路徑創(chuàng)新研究
2025-05-20 08:40近年來,湖南汽車工程職業(yè)大學堅持立德樹人導向,依托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“高職院校思政課‘德法共育’路徑創(chuàng)新研究”,以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為抓手,積極推進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改革創(chuàng)新,打造了“一體兩翼三化四融合”的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新模式,推動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(fā)展。
拓展時空,打造“三維”立體課堂
學校堅持問題導向,聚焦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教學時空壁壘、師生互動隔閡、實踐教學乏力“三大難點”,創(chuàng)設掌上課堂、互動課堂、行走課堂,構建了以課堂教學為主體,網(wǎng)絡教學和實踐教學為兩翼的“一體兩翼”立體化教學模式,激發(fā)學生學習興趣,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,增強了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吸引力。
靶向發(fā)力,推進“三化”教學改革
學校堅持目標導向,大力推進“理論教學專題化、實踐教學項目化、考核評價多元化”的“三化”改革,讓理論教學“專”起來、實踐教學“動”起來,考核評價“活”起來,提升了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針對性。
以生為本,創(chuàng)新“四融”實踐路徑
學校堅持效果導向,在立足學生全面發(fā)展的基礎上,踐行“八個相統(tǒng)一”,推動“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、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”有機融合,創(chuàng)新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路徑,將價值塑造、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(yǎng)融為一體,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,培養(yǎng)“德法兼修”的時代新人,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成效不斷顯現(xiàn)。
自學校深入推進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以來,鑄魂育人成效顯著。學生到課率、抬頭率、點頭率顯著提高,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超過98%,42名畢業(yè)生獲全國勞動模范、省級勞動模范、湖湘工匠等榮譽。學校獲評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、二等獎2項;獲批省級思政“金課”2門、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;立項省部級課題項目15項,出版著作2部,主編教材1部,發(fā)表相關論文35篇;參加省級以上競賽獲獎30余項;成果多次在省級、國家級會議上進行交流推廣,獲多家主流媒體報道,產生積極而廣泛的影響。
信息來源: 《光明日報》( 2025年05月19日 10版)
拓展時空,打造“三維”立體課堂
學校堅持問題導向,聚焦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教學時空壁壘、師生互動隔閡、實踐教學乏力“三大難點”,創(chuàng)設掌上課堂、互動課堂、行走課堂,構建了以課堂教學為主體,網(wǎng)絡教學和實踐教學為兩翼的“一體兩翼”立體化教學模式,激發(fā)學生學習興趣,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,增強了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吸引力。
靶向發(fā)力,推進“三化”教學改革
學校堅持目標導向,大力推進“理論教學專題化、實踐教學項目化、考核評價多元化”的“三化”改革,讓理論教學“專”起來、實踐教學“動”起來,考核評價“活”起來,提升了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針對性。
以生為本,創(chuàng)新“四融”實踐路徑
學校堅持效果導向,在立足學生全面發(fā)展的基礎上,踐行“八個相統(tǒng)一”,推動“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、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”有機融合,創(chuàng)新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的路徑,將價值塑造、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(yǎng)融為一體,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,培養(yǎng)“德法兼修”的時代新人,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成效不斷顯現(xiàn)。
自學校深入推進思政課“德法共育”以來,鑄魂育人成效顯著。學生到課率、抬頭率、點頭率顯著提高,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超過98%,42名畢業(yè)生獲全國勞動模范、省級勞動模范、湖湘工匠等榮譽。學校獲評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、二等獎2項;獲批省級思政“金課”2門、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;立項省部級課題項目15項,出版著作2部,主編教材1部,發(fā)表相關論文35篇;參加省級以上競賽獲獎30余項;成果多次在省級、國家級會議上進行交流推廣,獲多家主流媒體報道,產生積極而廣泛的影響。
信息來源: 《光明日報》( 2025年05月19日 10版)